记录时代声音,讲述中国故事。近日,由新华社新媒体中⼼主办、芒果TV联合出品的“声在中国·新声未来”⾳乐会,在新华社全媒体平台和芒果TV同步上线。我校广播电视学院师生团队深度参与了这一节目的编排策划,彰显了文艺节目创作在产教研协同发展方面的重要成果。
本场音乐会在新华社全媒体平台以及芒果 TV 同步播出,引发了热烈反响,多达三十余家主流媒体纷纷发文推荐,累计推荐次数超百次。
我校广播电视学院教师岳新作为音乐会总导演,组建学生导演团队20余人,深度参与到“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内容策划及晚会执行工作中。项目启动后,岳新凭借专业优势和实践经验,从节目编排到流程管控,精心打磨各个环节,带领团队为音乐会的成功播出贡献了专业力量,促进了教学实践融合与人才培养。
学生导演组成员涵盖我校多个不同专业的优秀在校生及毕业生,基于同学们的专业特色与实践特长,分别组建了内容创编和舞台执行两个团队。在音乐会筹备期间,他们根据主题策划方向及实际需求,遵循业内晚会执行标准进行分工协作,全力保障音乐会的顺利推进与高品质呈现。
在岳新老师指导下,学生们在策划过程中深度挖掘音乐类节目IP的独特创新点与创编模式,将年轻受众的审美视角与价值取向融入节目策划中,体现了“声在中国·新声未来”的主题要义,充分彰显出新一代音乐人的创新思维与时代担当。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乐会由新华社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视听技术支持。节目录制全程采用自研的新声X-VISION空间音频全景相机录制全景视听内容,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质传播力,推进“内容+技术+灵感+美学”深度融合。同学们在录制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前沿技术魅力,不仅拓宽了视野,也为专业学习注入新活力。
参与心得
总导演 岳新
非常荣幸能与学生们共同参与由新华社新媒体中⼼主办、芒果 TV 联合出品“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产教研实践过程,能够带领学生探讨和研究业内前沿音乐类主题节目,这是课堂理论转化为专业实践宝贵机会。在整个项目创作过程中,我感受到我校学生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同时也能看到同学们投身文艺领域的创新能力和潜力,也学习到最新技术在文艺节目中的有效应用,这些宝贵经历都将为日后课堂教学提供有效素材。
最后非常感谢主办单位对我们的信任和认可,也感谢学院领导们的全力支持,更感谢我的学生们全情投入和奋力拼搏。我相信,未来广电新生力量会展现在更多更广阔舞台上,一起加油吧!
导演组 李玥
很荣幸这次可以加入“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的导演团队,并担任执行导演的职位。在录制周期内,整个团队凝聚在一起,有序的推进录制流程,按通告顺利完成了录制四个节目篇章、二十多位艺人、四十多首歌曲的巨大工作量,当节目在全平台播出的那一刻,感到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声在中国,强音不息;新声未来,奋进不止”,相信这次工作体验,会在未来给予我更多经验和信心,让我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面对工作中的挑战。
导演组 邱嘉
非常荣幸能够成为“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的导演团队的一员,并在项目中承担文学撰稿和执行导演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在文学撰稿的工作中,我对于文学台本的撰写方式从完全陌生到逐渐上手,离不开岳新老师的专业指导和细心帮助;此外,在晚会策划和落地执行的过程中,所有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战令我感动,也体会到执行工作的不易。这些经历都是我人生道路上万分宝贵的财富,感谢新华社给年轻媒体人学习的机会,也感谢学院的四年的专业培养,让我对未来工作充满憧憬和动力。
导演组 丁文君
很幸运也很感激能够成为“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的导演团队的一员,这也是我从事大量晚会创作中最重要的创作实践过程。在本次活动中我的岗位是执行导演,在岳新老师的指导下,我发挥文艺编导专业优势,将所学专业理论和业内实践充分融入项目中,体会到一场完整晚会创作模式。在这个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老师的悉心指导都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在这次音乐会中收获到业内前沿创作知识、友爱的团队以及敢于挑战未来文艺领域创新发展的决心,也更加坚定对于晚会创作热爱。
导演组 李怡杭
非常感激能有机会加入“声在中国·新声未来音乐会”导演团队。我是最先进入导演组且在工作中接触范围最广的成员。在与各工种老师交流协作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他们让我懂得了务必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能够与老师和同学们携手攻克难关、完成这份高强度工作,我深感荣幸。我坚信,此次跨领域的历练挑战必将为我未来的发展之路注入更为强劲且持久的动力。